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从喇家到宗日 远古文明映河湟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3-31    

河湟文化荟萃

当飞机穿过厚重的云翳缓缓降落的时候,一列列远山映入眼帘,暮春时节,遥远的山上白雪皑皑。

群峰之间,一道银亮的河流逶迤婉转,河流两岸城镇密布,田畴俨然,这条河就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湟水。

全长374公里的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包呼图山,流经青海大通-达坂山和拉脊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后,在甘肃省境内注入黄河,河谷地带就是闻名遐迩的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大体包括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祁连山以南、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黄河流经的广大区域,以及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全部和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长达300公里的河湟谷地,平均海拔不足3000米,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河湟谷地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它以青海三十分之一的面积,养育了青海四分之三的人口。

因为气候温润,河湟谷地历来就是人们繁衍生息的沃土,这里是中国西部,乃至中国北方史前文化遗址最集中的地区。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黄河之滨的海南州贵南县发掘出的拉乙亥遗址证明,在人类文明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7000年前,河湟谷地就已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你通过陆路进入青海,必然会经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是青海的东大门。民和境内的官亭盆地,是黄河上游四大盆地中海拔最低的盆地,也是青海省气候最温润的地区,我国发现的唯一史前地质灾害遗址——喇家文化遗址就坐落在盆地之中。

喇家文化遗址是一处距今4000多年的古人类聚落遗址,4000年前地震引发的洪水,使得这一遗址被长久地封存在了地下,时光的沉淀,让曾经的惨烈拥有了动人心魄的文化内涵,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无意间保留了一条今人与古人对话的通道。

喇家遗址不仅发掘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碗面条,而且出土了石罄、玉璧、玉琮等大量文物,这是远古时期黄河文明的辉煌再现。

千年文化的呼唤

不仅如此,喇家文化还以一种最为独特的方式,定格下了人性的美好和母爱的伟大。洪水来临的刹那,蜷缩在房屋一角的母亲,紧紧将年幼的孩子搂在怀中,她惊恐地望向即将坍塌的屋顶的眼眸,如今她深沉的眼窝早已变成了两个空洞,可弥散在空气中的温暖却从未散逸,无怪乎踏足喇家遗址的不少游人,除了感慨自然伟力的磅礴外,无不为这充满温情和悲壮的一幕深深动容。

其实,喇家文化遗址只是河湟谷地浩如烟海的史前文明遗址的冰山一角,处于河湟谷地核心地带的海东市乐都区柳湾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氏族墓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柳湾遗址,出土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新店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一千年间数以万计的彩陶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裸体人像彩陶罐更是被学术界誉为“彩陶之母”,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彩陶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彩陶记录了古老先民的命运轨迹和心路历程,如果你想通过彩陶了解人类文明滥觞时代的辉煌和艰辛,那么柳湾彩陶博物馆,绝对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选择。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是文明的命脉,位于海南州同德县黄河畔的宗日文化遗址,是河湟谷地又一处可供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所在。宗日文化遗址是河湟谷地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这处有着1600年历史的文化遗存,不仅反映了生活在青海的人们从以狩猎、采集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向以原始农业为主体的混合型经济过渡。

从迁徙到定居的生活状态迈进时的艰辛,而且还成为了这一时期古人类的风雅和精致生活情态的见证。

考古人员在宗日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制作精良的骨质刀叉,古老的刀叉,印证了东方人审美的高度和对自然的认知,刀叉的使用是西方文明的象征,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文化的传承。

飞机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缓缓降落,一座大城扑面而来。

从飞机场到西宁市区33公里的道路两侧,高大的树木蔚然成林,树隙之间,湟水河隐约可见,古老的高原呈现出一幕幕水乡的风情,仅仅是看到西宁第一眼,你对高原高寒干旱的刻板印象,便会兀自消除。

西宁既是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也是河湟谷地的中心城市。

河湟“花儿”醉人心

西宁的历史悠久,距今3500年前,早期人类就曾在西宁市小桥附近的湟水河二级台地上“安营扎寨”,形成了一处规模巨大的聚落;西汉神爵六年,赵充国屯田河湟,在今天的西宁市建立西平亭,从此拉开了西宁城镇开发的序幕;时序流转到了北宋年间,唃厮啰政权在西宁地区建立的青唐城,更是中原地区连接西域、中亚的通都大邑。

西宁不仅是丝绸之路羌中道上的重要驿站、唐蕃古道上的节点城市,更是历代中原王朝沟通西南、联系西北的边关重地,至今在古城西宁,还保留着以南凉时期的虎台遗址和以文庙、城隍庙等明清建筑群为代表的诸多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展现出了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命脉的高原古城的文化风貌。

在历史发展的铿锵节律中,古老的西宁早已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蝶变,完成了由历史向现代的跨越,走在今天的西宁街头,你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领略到西宁融入时代发展、不断创造时代风尚的精神气质。

历史上,河湟谷地虽然属于“边缘地带”,可是河湟的历史文化却从来不是孤绝的,它始终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周边少数民族文明保持着长久的交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繁衍生息在河湟谷地的各族人民,自觉地选择了用和睦对抗纷争,用和谐化解矛盾,因而创造出了河湟谷地各民族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人文风貌,河湟谷地因此成为了青藏高原人文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流行在今天河州地区的“花儿”传至河湟谷地,受到了河湟民众的普遍欢迎,河湟谷地的各族群众,以相同方式对“花儿”做了不同的演绎,从而赋予了“花儿”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貌,使得“花儿”成为河湟百姓憧憬美好、共谋发展的精神诉求的艺术写照。

每年农历六月,生活在河湟谷地的各族儿女,以“花儿”为媒介,聚首切磋,交流竞技,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花儿”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曲曲“花儿”便是河湟儿女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体现。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