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拉毛村,距县城不足七公里,一个坐落于阿塞公路旁、黄河岸边的小山村,如果不是因为漫山遍野的翠绿,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偏僻村庄的存在。
近年来,拉毛村因为植树育苗,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说起这些变化,不得不提起文昌才让。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父亲就会带着我们在家门口植树,现在那里已经成了一片树林,有几棵树已经长得一个人抱不住了。”
今年52岁的文昌才让是尖扎县康杨镇人,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对种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近年来,尖扎县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工作,这让他敏锐地意识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前景广阔。
2015年,文昌才让看中了拉毛村位居黄河畔、交通便利的优势,说服家人,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了一片离村不远处的荒地,占地13公顷,然而规模化种植并非那么简单,开荒、整地、上肥、买树苗,创业的艰辛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刚来拉毛村时,这里还是光秃秃的山坡,一铁锨下去能翻出来三块石头。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五个人,头两年种什么都不行,几十万的投入几乎打了水漂,若不是林业局的帮助,种树这事差点就半途而废。”创业初的情形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文昌才让说,县林业局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在规划、整地、采种、栽种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并通过创业信贷为他提供了200万元发展资金,此后,引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一项项成功。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两年后,新苗开始抽出嫩芽,长势喜人,文昌才让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走进拉毛村育苗基地,地块修整得如同梯田一般,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圆柏、云杉、新疆杨、杏树等数十个品种随风摇摆,郁郁葱葱。眼下正值杏花开放时节,放眼望去,一团团白色的杏花在绿树映衬下格外醒目。
在一片育苗地,村民叶梅正在和两个伙伴一边浇水,一边拉着家常。今年,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儿即将毕业参加工作,作为母亲,她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也从心底感谢这片土地这两年带给她的实惠。
“拉毛村干旱缺水、土质差,春灌要从三月底一直持续到四月中旬,一年要给这些树苗浇六七次水。”叶梅说道。
拉毛村是个易地搬迁村,多年前,为了解决全村人生活不便的问题,当地政府将该村从大山深处整体搬迁至此,离县城近了,村里的壮劳力纷纷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创收,但仍有一些贫困户找不到增收的门路。
苗木合作社给拉毛村带来绿色效益的同时,也为贫困户带来福音。文昌才让说,合作社成立后,解决了20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人均收入近3000元。此外,县林业部门与合作社签订购苗协议,保障了育苗的销路。去年,合作社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为当地国土绿化提供树种育苗以及林木养护等服务工作,如今像拉毛村一样,通过发展苗木产业实现增收的贫困村越来越多。
“今年我们打算至少供应五万株树苗。”
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把国土绿化和脱贫攻坚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富足,这是近年来尖扎县在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中探索出的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尖扎县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南山、洋江沟国土绿化等生态重点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先后在11个贫困村成立育苗专业合作社,共培育适宜优质苗木400余万株,绿色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棵棵树苗,播种着绿色的希望。从河畔到山坡、从城市到农村,当规模宏大的义务植树热潮在黄河岸边涌动时,荒山秃岭再一次呈现出勃勃生机。
黄河岸边绿意浓黄河岸边绿意浓每天检查育苗生长情况成了文昌才让的必修课。刘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