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五谷画制作
青绣学习现场
尖扎五谷画制作传承培训
植树造林
康杨镇城上村群众文化活动
德吉村航拍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尖扎县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扶贫产业扶持力度,深化创新改革,探索形成脱贫攻坚“尖扎路径”。截至2019年底,尖扎县34个贫困村的2558户9642人全部实现脱贫,整县达到摘帽标准。2019年尖扎县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盛夏的德吉村美不胜收,除却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齐全的水电设施,休闲广场、码头、露天沙滩、花海、农家乐、小吃广场等旅游产业项目一应俱全,让前来旅游的游客们在感受着独特的高原风情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着这里的现代气息。
许多人并不知道,位于黄河岸边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其实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全村251户村民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30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昔日,尖扎县因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低, 使得这里的群众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脱贫致富更是难上加难。如今,尖扎有效推进“1+8+10”脱贫举措,打出了一系列脱贫组合拳,让贫困群众“挪穷窝”“有恒产”。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62元以上,脱贫人口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全县贫困发生率也从2016年初的20.3%下降至零,累计减贫1.01万人,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夺取脱贫攻坚战胜利。
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脱贫基石
走进尖扎县坎布拉镇俄家台村,只见色彩明丽的藏式建筑掩映着绿树红花,宽阔平坦的道路直通白云深处,新修建完成的坎布拉景区俄家台游客服务基地更是补齐了这里的旅游发展短板。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发展短板,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而且还全面盘活了俄家台服务基地,把坎布拉建成了集餐饮、住宿、游乐、购物、养生、运动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为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尖扎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要改变当地的贫穷面貌,只提供扶贫资金和扶持产业项目是不够的,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以此激活当地群众自力更生的活力。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围绕实现基本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目标,按照贫困村退出的“六个”标准,尖扎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67亿元,完善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入实施“宽带进村”工程,全县86个行政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十个行业扶贫专项规划得到有效落实,极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地为当地各族群众释放着红利。
34个村人饮巩固提升,饮水安全得以保障;10个行政村精准扶贫道路畅通和5个贫困村道路硬化,修建和硬化道路125.28公里,农牧民出行不再困难;34个贫困村和52个非贫困村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工程,让农牧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医;15个贫困村完成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俄家台村更是通过打造坎布拉景区俄家台游客服务基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不仅方便了游客,也让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易地扶贫搬迁
开创小康生活
黄色的松木大门,青瓦铺盖的仿古式屋檐,200多座庭院式新房整齐排列,这是尖扎县昂拉乡河东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
“我们之前在山上住,路不好走,孩子上学难,家里有人病了就医更困难。”昂拉乡河东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才巴说:“现在好了,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房,务工、上学、去医院都很方便呢!”
安置区与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脱贫攻坚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2016年,尖扎县将92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6户)农牧民从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地区搬出,集中安置在昂拉乡德吉村、尖扎滩乡萨尕尼哈等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建设“水、电、路、讯”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还新建了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射箭场和幼儿园等,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饮水、就医、入学等一系列问题,使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从易地搬迁伊始,尖扎县就坚持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产业、城乡、社会协调发展,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多渠道引流,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产业发展做出了合理布局,七个移民安置点建设各具风貌、产业发展各有特色、群众增收各有门路。
昂拉乡河东地区依托地处黄河岸边、海拔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水域资源丰富等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林果栽培、乡村旅游及高效农业等产业,增加移民搬迁户的收入。
德吉村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的道路,培育以乡村旅游为龙头,文化、光伏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扶贫特色产业。2020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第二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德吉村名列其中,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
尖扎滩乡结合撤乡建镇,将萨尕尼哈移民安置点打造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产业集中、环境整洁的高原特色小镇。
县城移民安置小区,群众依托商铺外租、就近务工等方式增收,实现了楼上是家园、楼下有商铺、出门能就业的增收新路径……
搬迁的核心是要脱贫,关键是发展。产业发展能够激发安置区的活力和创造力。面对搬迁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30%的实际情况,尖扎县多措并举动真招,真正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实现了“拔穷根”“挪穷窝”。2019年,尖扎县被评为了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
扶贫产业
推动富民增收
青山碧水,花红柳绿,在美丽的德吉村,村民达巴一早就打开了院门,迎接八方宾客。
对达巴来说,这个他悉心经营的“藏家乐”,既是“家”,又是“店”。而这种“关门是家、开门是店”的营业模式,也使村里的许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实践证明,德吉村的旅游发展模式是成功的。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50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发展黄河两岸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差异化打造,错位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尖扎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引进浙江莫干山民宿,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理念,打算将尖扎滩乡来玉村打造成民宿第一村。如今,已完成70%的建设项目,预计明年5月可正式接待游客。”先富带后富,德吉村发挥自身优势的辐射效应,打通与其相邻的尖扎滩乡来玉村的断头路,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如今,尖扎县德吉村等4个乡村旅游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300余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贫困户人均增收2500元。
与此同时,尖扎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园区项目,实施了三江源一期、二期扶贫产业园,一期扶贫产业园区于2017年底运营,扶持坎布拉镇等6个深度贫困乡的343户1164名低保兜底户,聘用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发放月工资达2500元,实现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尖扎县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3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全省首家扶贫环保砖厂等项目,通过“入股分红+就业”、购买优良资产、发展农家乐等方式,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全县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
积极落实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累计投入资金5825.92万元,扶持全县86个行政村2379户91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和资金入股等项目,全县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850元。
此外,该县还结合生态建设拓宽产业发展渠道,聘用3046户贫困群众为林管员、草管员,让贫困群众在国土绿化中投工投劳增加收入。截至目前,贫困群众仅在国土绿化工作中累计受益9000余万元。
尖扎县在深化扶持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加大后续扶持力度,不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带领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乘风破浪”,奔赴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