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建设已全面起势前景可期无限光明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2-05-25    

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纳军

过去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去年6月,总书记亲临青海考察,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这是总书记对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路径安排,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站�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突出资源优势,通过提升生产规模、创新能力、技术服务等措施,持续加大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盐湖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产值快速提升。实施金昆仑公司二期1000吨金属锂、中信国安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等23个重点建设项目,盐湖资源产业链不断壮大,2021年全省盐湖产业产值达331亿元,同比增长46.2%。

支撑更加有力。制定青海世界级盐湖产业基金设立方案,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稳步推进青海大学“两平台一学院两中心”建设(盐湖资源分离提取基础研究平台、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化技术平台、筹建现代盐湖产业学院、盐湖轻金属合金材料中心、盐湖资源化学与过程协调创新中心),为盐湖资源开发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技术日趋成熟。率先实现盐湖提锂排放母液镁、锂综合回收利用,成功突破高纯氯化锂制备过程除硼关键技术,建成3000吨/年碱式碳酸镁示范线,率先实现国内IBC电池工业化量产。

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清洁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基地化、集约化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

基地建设有序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玛尔挡、羊曲两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同步建设,第一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1090万千瓦项目落户海南、海西,贵南哇让等26个站点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清洁比例稳步提升。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初步建成,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85万千瓦、1128万千瓦。截至3月底,全省电力装机达到429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0.9%,新能源装机占比61.5%,持续保持全国最高。

外送能力持续增强。建成青豫直流全国首条高比例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通道,世界最大规模的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青豫直流年度送电151.5亿千瓦时,日间输电功率提升至400万千瓦,华东、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10余个省市受电减排。

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建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全国首个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全国首个核心技术全部国产化的大型光热发电项目、全国首个省级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惠民质量逐步提高。加快完善涉藏地区网架结构,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郭隆至武胜第三回750千伏线路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光伏电站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绿电实践活动连续刷新100%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试点扩面,清洁能源发展持续助力民生和生态环境改善。

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

立足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

供给不断丰富。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新发现资源2955处。打造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出三江源溯源之旅、雪山探秘之旅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3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7条线路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红色游、乡村游、冰雪游、研学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层出不穷,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加速升级。加快构建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黄南州、西宁市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唐道·637商业综合体、文旅步行街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2021年全省接待游客3937.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20.7%。

文旅融合发展。颁布《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15个项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热水墓群、喇家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生态舞剧《大河之源》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品牌效益日益扩大。举办文化旅游节、冬春季文化旅游惠民等系列活动1500余项,云游中国从青海出发、欢乐春节等线上活动在韩国、埃及等国家地区获得好评,“大美青海、生态旅游”品牌走向世界。

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做优做强产业,增加有效供给,绿色有机农牧业取得新成效。

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建立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25个。做优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藜麦等特色产业,玉树牦牛、祁连藏羊、龙羊峡三文鱼、柴达木枸杞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地区,黄南、西宁、海西、海南4地被评选为先行示范市(州),曲麻莱、互助、久治、祁连4县被评选为先行示范县。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建设国家级春油菜和马铃薯制繁种基地,建立“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服务模式和“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突出农药化肥替代技术研究攻关、绿色高效技术研发和集成,发布主推技术80项,先后育成农作物品种120多个。推行“互联网+农技推广”,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

市场需求持续拓展。实施“百佳优品”评选活动,持续在央视及“北上广”等城市宣传青海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举行“净土青海,天然农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介会,集中展示特色农畜产品1500多件,吸引更多的生产经营组织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扩大了市场流通渠道,特色农畜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四地”建设已全面起势,前景可期,无限光明。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既定方案,一步一步扎实推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青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