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十余年前初识柴达木,先是从德令哈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这座大漠之城开始的。彼时,感到这座瀚海戈壁怀抱中的城市,虽说在蒙古族语言里誉为“金色世界”,却因风沙环伺、绿意稀疏,显得有些“苍凉”和“寂寥”。
其后,因工作之故,频繁走进这座城市,尤其近数年长驻海西,多数时间伴着这座城市经风沐雨、携手晨昏,日益强烈感触到这座城市由外化所在到深达肌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完成着一场驰而不息、勇毅笃行的蜕变。
作为德令哈市生态环境演变及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这里的一位蒙古族学者曾经撰文记叙其生态演变过程时说,德令哈的生态演变,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大因素影响。在相当久远年代,受世界气候变暖影响,盆地周围雪山逐渐消失,致使河水流量锐减,湖泊缩小,降水量减少,植被稀疏,土地沙化,直至连境内最大的河流巴音河也在一个较长时期出现潜流段。加之曾经的大量开荒,采挖和砍伐大量沙生植被、荒漠植被和原始灌木,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步入新时代,德令哈市扛起“偿还生态旧账”和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多样性发展的双重责任,通过重点建设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柴达木地区城镇周边防护林建设、柴达木封沙青草、315国道绿化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德令哈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产业、林下经济也已书写新篇,印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论断。
新发展理念在铺出生态底色的同时,也以其强劲活力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脉络,绿色、低碳、循环的“良方”,使产业发展摆脱传统模式和“资源经济”束缚,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四种经济形态”为牵引,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聚力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光热之都”已显雏形,产业融合更趋优化……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一个城市的再造和重塑,其深远意义在当下、更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