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贯彻落实,充分做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政策衔接、有机整合和工作统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适应新常态,严格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划区作战机制,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行业部门、乡镇及各村责任,严防松劲懈怠。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按照“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州政策,产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政策到户到人,保持政策稳定性。坚持摘帽不摘帮扶,继续实行包片督战、划区作战、结对帮扶、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等切实强化帮扶工作,向35个重点村选派10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确保驻村帮扶不断档。坚持摘帽不摘监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脱贫人口实行分类管理,强化监管责任,对所有农牧户实施动态监测,随时掌握贫困情况,持续跟进各项帮扶措施,预防返贫致贫风险,防止贫困反弹。
把握新要求,狠抓后续帮扶。制定《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发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道路维护、山林(草场)防护、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311人,实现劳动力的易地搬迁户公益性岗位全覆盖。投资330万元新建5个易地搬迁后续文化扶贫车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发展后续产业”等举措,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投入资金399.55万元,完成多哇镇尖德村161户同步搬迁户围墙、大门建设任务和62户易地搬迁户门前道路硬化。
形成新氛围,推进乡风整治。以减轻信教群众宗教负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抓手,通过广发倡议、承诺践诺、联谊交友、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教育引导农牧区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合理减少宗教开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修订本村的制度章程,追求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生活方式。修订38座寺庙《寺规僧约》、72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杜绝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树立社会正气。组建党员干部宣讲组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宣讲团进村入户、进寺入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群众变“富口袋”为“富脑袋”。
运用新思维,打造示范亮点。按照“先行先试、点上开花、线上结果、面上推动”的工作思路,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方式,统筹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公共服务等资源,选择条件成熟乡、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行动。目前,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8个,投资3400万元重点补齐补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生态治理等硬件,着力提升人才培育、治理能力、乡风文明等软件。同时,投入2000万元实施同仁市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园)示范市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全市饲草料、黑青稞、酸奶、马铃薯、中藏药材以及热贡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高原特色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典型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