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脱贫攻坚路上的急先锋——记同仁市环主村扶贫第一书记尕玛德青

来源:黄南州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1-05-21    

1621608186322550.png

在同仁市双朋西乡环主村的村口、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贫困户家中,常常会遇到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驻村干部,他就是环主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尕玛德青。

1621608211608202.png

40岁的尕玛德青,现任黄南州发改委办公室主任。2018年4月被组织选派至环主村担任第一书记,2020年11月被评为黄南州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 2021年2月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1621608235536889.png

改变,从管人管事开始。尕玛德青到村任职的第一天,走进村级服务中心,看到的是老旧的门窗、杂草丛生的院落、残旧的墙面上凌乱的贴满了各类政策的宣传海报,这些景象让坐惯了干净明亮办公室的他一脸诧异。当即召集村里的党员和“两委”干部开会,让尕玛德青意想不到的是只来了六个人。扶贫驻村的第一天遇到的最棘手的事不是扶贫,而是“人”的问题。经过深入走访了解,他得知村“两委”班子自我管理松懈,队伍凝聚力不强,从而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于是,他首先从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机制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通过学习教育解决村干部和党员思想认识问题。同时,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村党群服务中心宣传、活动场地达标和升级改造,并结合实际亲自设计村党建宣传文化墙、党群活动场地、党旗国旗主题路灯等党建软件设施,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全村党员干部政治活动、便民利民、群众业余生活的中心,让支部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

1621608261772453.png

致富,从产业基础谋划。由于环主村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脱贫致富的思维有局限性,加之多数群众无技术专长,成为村里制约脱贫致富最大“瓶颈”,该怎么办呢?尕玛德青坚定的认为只有发展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接下来,尕玛德青走访调查、分析研究,结合村情与村两委协商提出“种草养畜为主,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党员带头发展特色种(养)植(殖)业,引导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将村里闲置的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盘活,积极对接相关业务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今年4月,环主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行,预计年收益将突破10万元;积极鼓励村内年轻党员先行先试发展多元产业,带头试种蕨麻、洋芋、中藏药材等经济作物500多亩。他深知“授人渔”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之计,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引导贫困户“靠技术吃饭、靠手艺致富”,全村先后有200余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创收,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7858元增长到2020年的9879元。

1621608360368946.jpg

服务,从细枝末节入手。2018年11月21日,邻村发生火灾险情,本村一名贫困群众在协助救火过程中意外身亡,使本就不富裕并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雪上加霜,尕玛德青得知此事后,立即带领村干部一边开展善后工作,一边安抚逝者家属,并积极协调民政、公安、消防、保险公司等部门,及时启动火灾调查认定,事故理赔等工作,使逝者家属顺利拿到10万元的保险理赔。逝者父亲宗哲拉着他的手说:“尕书记你是真正为我们办实事的人啊!”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时间里,他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余万元,先后实施环主村人畜饮水巩固提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党群文化广场、宣传文化墙、防洪渠、排洪沟、小型拦洪坝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20余项、生态造林300亩,基本补齐了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问题。除此之外,村里的教育事业一直都是他最为牵挂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他的夙愿。他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关系,积极衔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通过牵线搭桥,为村级学校引入屋顶光伏、净水设备、图书文具等各类爱心物资价值共计40余万元,使村级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1621608379800436.png

“其实,把群众所需所盼的每件事情解决好,就是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实践。”这是尕玛德青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尕玛德青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展现了一名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