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黄南州“五强化五衔接”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来源:黄南报     发布时间:2021-09-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之机,黄南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结合黄南实际情况,聚焦全州阶段性任务,严格从政策规划、产业融合、防贫止贫、基础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全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突出五个强化,在强基固本上做实功。一是强化资金投入。加快实施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技能培训及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乡镇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目前,已争取落实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43亿元,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加强资金监管,印发《黄南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产业扶贫项目资产清查评估工作方案》,采取自查与委托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扶贫产业项目在运营维护、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全面核查评估,确保扶贫资产不流失,项目效益稳定发挥。二是强化动态监测。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社会救助、专项帮扶等保障措施,分层分类及时将监测对象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着力推进“重点预警、未贫先防、及时止返”,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紧盯农牧区低收入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脱贫不稳定户等重点监测对象,对全州1014户重点对象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实行动态监测,累计赔付防贫资金344户314万元。三是强化就业帮扶。全面实施稳就业措施和阶段性社保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速增效。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提高养老、失业等社保标准,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注重稳岗就业工作,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日调度、周报告及跟踪督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目前,全州录入外出务工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19187人,为年度目标任务进度的103.71%。四是强化乡村基础。按照“先行先试,分类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采取自上而下、逐级创建的方式,启动实施州县乡三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全州争取落实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4个,示范乡镇产业基地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乡村产业车间提升工程12个,计划投资3.47亿元。五是强化不动产登记。紧紧围绕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工作,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排查摸底,通过分类建立台账,开辟绿色通道,严格落实搬迁群众不动产登记费、测量费等税费减免政策,采取统一代办、集中出证、上门发证等措施,全面完成全州7374户搬迁户发证工作,有效减轻搬迁群众负担,保障合法权益。

深化五项衔接,在融合发展上出实招。一是政策规划衔接。制定《黄南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继续保持帮扶资源、力量不减,促进帮扶政策合理、适度、可持续,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产业融合衔接。依托现有产业扶贫体系,不断巩固提升有机畜牧业、“热贡文化艺术”扶贫车间、民族特色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全面提高农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在产业链上增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三是防贫止贫衔接。在全面推进精准“防贫保”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严格落实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聚焦脱贫不稳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等重点监测对象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完善农牧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定期跟踪回访等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续推进扶贫和民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强化低保兜底、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筑牢防贫止贫“堤坝”。四是基础建设衔接。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继续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放在优先地位,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改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和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及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基础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五是工作机制衔接。坚持“稳政策、稳投入、稳收入、稳内力、稳队伍”脱贫机制,着力将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工作力量、社会动员、考核评价、巡察整改、动态管理、资金整合等机制融入乡村振兴,突出在特困人口动态监管、扶贫产业动能升级、贫困村整体提升、资金资产精细管理、问题常态化整改、考核评价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工作实效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