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乡村振兴战略

互助:靶向锻造乡村振兴“头雁”队伍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12-09    

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村干部队伍,着力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是顺利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针对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后继乏人等问题,注重从“选优配强、培育提能、保障激励”三个环节加强建设,“头雁”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按照每村定向培养2名党组织书记、2名其他村干部后备人选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的“223”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每年将70%左右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倾斜。重点从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推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35岁左右的优秀人选,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通过采取党员群众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的方式,高质量发展党员562名,培养和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500余名,储育村级后备干部1900余人,致富带头人315人。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和“农牧民党员冬春轮训工程”,发挥县乡两级党校主阵地作用,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精准“配菜”,充分利用县域“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体系,采取“理论学习+观摩研讨+实践指导”的方式,通过邀请专家系统授课、外出考察学习、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谈经验体会等,提升村干部综合素养。同时,深入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和引导400余名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报读大专(中职)班,村干部学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严格落实《青海省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办法(试行)》,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绩效报酬的依据。严格执行村干部“1+4”工资报酬体系,按月审核、足额发放,并积极协调增加基础报酬。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逐步提档升级党员活动阵地硬件设施,改善村干部办公条件。同时,每半年开展一次述职考评,由乡镇(街道)党(工)委量化评分、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获得“优秀、称职”等次的给予绩效奖励,对不称职的进行约谈提醒,对年度考核连续两次为“不称职”的,予以调整撤换,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目前,全县村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为44.7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8.6%,村(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69%和100%。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平均报酬达到3.7万元,村“两委”其他成员年均报酬达到2.3万元。

(互组)

[责任编辑:海燕]